本文共 162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
许多IT专业人士相信私有云存储只是他们现有的基础架构的另一个名称而已,公有云存储也一样——只是实现在某人的公有数据中心中。保有这些想法的厂商通常都缺少云存储基础架构技术,或者正在尝试购买时间,因为他们正在追逐其它市场。
传统的IT基础架构把数据中心隔离成单独的功能孤dao——应用程序、计算、网络、存储和设备,以及技能。对于增长缓慢、非动态的、可预测的工作负载来说,独立的基础架构很好。这类基础架构将预测计算、网络和存储需求,如吞吐量、IOPS、容量、网络带宽和流量的的责任交给了购买方,他们要对基础架构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变化往往是缓慢而昂贵的,所以风险常常属于购买方。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大多数IT专业人士都会谨慎行事——高估或过度使用他们的存储基础架构。这就导致了较高的成本,并且也没有阻止超出基础架构能力的不可预测的需求,因为这不是弹性的并且不容易改变。
私有云或公有云存储基础架构,将脚本与设计具有弹性计算、网络和存储功能的选项相互对掉。弹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低成本是云基础架构定义的特征。然而,公有云和私有云存储之间的明显的差异,明确了私有云基础架构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会产生意义。
公有云存储基础架构优缺点
公有云基础架构是多租户的,共享的。对于给定的用户,它似乎是无限的,因为他们可以为不可预料的工作负载,按需扩展他们的资源,当需求减少时还可以缩减回来。事实上,那些资源都是超额订阅的,这样服务提供商就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这在概念上类似于超额订阅虚拟化服务。在绝对的同一时间上,所有租户或用户都请求基础架构资源,这在统计学上看不太可能;但它确实发生了,只是比较罕见。租户受到服务等级协议的保护——当他们没有获得所支付的服务时,协议提供了一些支持赔偿。
然而,公有云存储基础架构存在一些广为人知的负面影响。
私有云基础架构使用了也公有云一样的技术:
为软件定义计算使用的hypervisor或容器为软件定义网络使用的Open Flow交换机、网络功能、虚拟化和应用控制网络控制为软件定义存储使用的hypervisor内核的,或运行在虚拟机或应用中基于软件的存储私有云基础架构实现 了本地安全和性能的控制。没有关于提供者偿付能力、超额订阅或数据粘性的问题。成本相对地可预测,长期成本较低。如果安全/性能控制、合规管理和较低的长期成本是关键指标的话,那么私有云基础架构就是你的选择。
私有云基础架构也将风险置于购买基础架构的一方,尽管技术上已经减少了这一风险。而且,弹性仅限于可用的物理资源。 技术刷新问题可能仍然存在,这具体取决于供应商,就如同供应商锁定一样。
与所有技术一样,这没有完美的答案。哪种类型的云存储基础架构最适合给定的组织取决于其具体要求。
本文转自d1net(转载)